創業的好處是能不看老闆臉色,擺脫五乏味的工作,活出真正自己想要的樣子,突破收入上限無限可能。

  據中華民國經濟部統計過去五年,各行業新設立商業登記家數高達 323,347 ,有許多人都踏上了創業的道路,有人成功創業,也有人面臨困難的創業挑戰。

  但什麼人適合創業?白手起家怎麼做?在台灣做什麼最賺錢?會遇到什麼困難?本篇文章會分享我12年創業經驗,且整理了許多創業資源,幫助想創業的你,能夠更順利的成功創業。
 

創業是什麼?5個創業組成要素,你一定要知道

  創業是什麼?

   維基百科對創業的定義如下:創業(英語:entrepreneurship)指開創新事業。近幾年最常見形式是開創新商業(俗稱創業公司)。

   儘管如此,這術語已被擴展到在社會和政治上的企業家活動。當企業家精神用來描述在公司或大型公司組織內部的活動,就稱「新創事業」(intrapreneurship)

要定義創業,可以用一句話來概括:透過「解決他人的問題」獲取「錢財與成功」。

 

  為什麼要學創業組成要素?

   學習這章能帶給你的收穫,適用於創業初期,應先檢核所有創業條件,是最基本的創業功夫

  • 誰構建商業模式(企業家精神)?
  • 要投入多少成本(資本)?
  • 誰執行(人才)?
  • 做什麼(技術)?
  • 賣給誰(市場)?

   弄清楚這五個基本問題,能幫助你在組合商業模式時,比較有清楚的創業方向

 

  創業5大要素,拆解「創業」公司是如何構成?

 

企業家精神

人才

技術

資本

市場

創業公司構成5關鍵要素
  • 企業家精神

    根據MBA智庫所定義「企業家精神」: 企業家使經濟資源的效率由低轉高;企業家特殊技能(包括精神和技巧)的集合。或者說,企業家精神指企業家組織建立和經營管理企業的綜合才能的表述方式,他是一種重要而特殊的無形生產要素。
    更好理解的解釋是,透過老闆的企業家精神,能夠引領企業走在理想的規劃上,觀察到有商機的市場,有效運用企業中的人才、技術、資本,進行創業活動,達到預期目標。

【企業家精神 案例說明】
    常見企業家精神如:勇於嘗試不怕失敗、勇敢冒險、開創力、學習力、領導力、策劃力、策略力、市場洞察力、資源整合力等等,透過這些創業精神、技能,運籌帷幄,突破困難。

 

  • 人才— 誰來執行「解決問題」的任務

   人才又稱 人力資本(英語:Human capital)指人的知識、經驗、制度與習慣等。與馬克思主義中的勞動力相似。

  簡單來說,就是誰來執行「解決問題」的任務?人力不只是指「人數」,「能力」更是重要,創業初期通常是企業家開創出SOP或是直接做資源整合創業,穩定後交由管理階層與專業人員執行,並在創業過程中維護穩定度。

創業所需「人才力」提升方式

1.透過「招募人才」而提升
2.透過「教育培訓」而提升

【人才案例說明——以我們手機維修業為例】
  我們公司是做3C手機維修行業,創業之初,我透過手機維修課程培訓,習得創業技能,成為專業的維修師,運營穩定後,招募了維修師,透過教育培訓,學習專業的維修技術,目前我們有5位專業維修師,使得人力資本大幅提升。

 

  • 技術— 如何解決問題?透過什麼技術解決?

  技術(英語:technology:指人類對機器、硬體或人造器皿的運用,但它也可以包含更廣的架構,如系統、組織方法學和技巧,甚至是更現代的AI軟體。

  創業的核心是「如何解決問題?」不論你的創業公司,是提供商品或是服務,都必須去思考,你能解決顧客什麼問題?要用什麼方式解決?你的技術是否比別人有效快速?

創業所需「技術力」提升方式

1.「深入技術研究」而提升
2.透過「學習培訓」而提升

【技術案例說明——以我們手機維修業為例】
  3C手機維修行業最重要的技術資本,當然就是「手機維修技術」,當你有非常高效率的維修技術,自然就能得到顧客的信賴。若你「學習維修培訓課程」或是透過「深入技術研究」,提升維修效率、維修速度就輕鬆地創造差異化。
  除了3C手機維修技術,如果你規劃出專業的服務流程,大幅提升顧客滿意度,也能算是非常強的技術,運用乘數效應,讓對手望塵莫及。
 

  • 資本— 啟動資金、創業資源

  資本(英語:Capital):在經濟學里是一種生產要素,為用於生產的耐久財,即資金、廠房、設備、材料等物質資源,用來生產其他商品或產生收入的累積物力與財務資源。
  起步資金、創業金、設備、店面、廠房等都算是資本,想要創業,可以依據你自己的資本大小,衡量可以做什麼項目。
  使用資本,要注意的是「壓力值」與「風險」,如果今天你一次性賭注去創業,可能會面臨極高的壓力值,創業新手建議先從小項目開始累積創業經驗,熟悉了創業中的挑戰,培養解決問題的能力,在逐步擴展你的事業,也就是所謂低風險創業。如果你想了解低風險創業的知識,可以閱讀這本書樊登-低風險創業
  創業高手不一定是很會賺錢的人,而是風險控制的專家。
 

  • 市場 —「要解決的問題」有含金量嗎?

  市場具備了兩種意義,一個意義是交易場所,另一意義為交易行為的總稱。當談論到市場大小時,並不僅僅指場所的大小,還包括了消費行為是否活躍。
  簡單地說,就是有多少人有一樣的問題「需要被解決」有多少人有需求?市場夠大嗎?
【市場案例說明——以我們通訊業為例】
  想創業就要了解市場,可以從相關的統計機構查找市場資料,據國外專業統計機構Statista的數據,整理出2015年至2023年iPhone銷售數量統計表,可作為創業前的市場調查資料。
 

統計年份

銷售數量(台)

2023

2.31億 台

2022

2.32億 台

2021

2.42億 台

2020

1.97億 台

2019

1.87億 台

2018

2.18億 台

2017

2.17億 台

2016

2.11億 台

2015

2.31億 台

iPhone銷售數量統計表(2015年-2023年)

  台灣市場則由鉅亨網文章指出:「2024 年全台實體通路調查數據顯示,台灣手機市場全年總銷量逾 502 萬部,意味著每年有502萬部手機需求,並且帶來新舊交換、手機維修、搭配門號、周邊配件等等周邊經濟效應。代表這個市場是成熟且龐大的,非常適合小額創業,這樣就能初步完成創業前的市場研究,得出結論手機3C市場「是有市場的」
  很難想得出你身邊有誰沒有手機?每個人都需要手機,甚至有些工作需求,一個人需要拿2隻,所以新手創業,要找已經成熟的市場切入,創業勝率會比較高,因為從0開始打造市場,是非常高成本的事情,創業成功機率也比較低。

 

 

參考資料:

  1.  鉅亨網:台灣2024年手機市場回溫 全年銷量突破500萬台大關
  2. 自行開店創業或手機維修師就業收入解密 行業秘密大公開—現在進入手機維修行業會太晚嗎?
  3. Statista——Unit sales of the Apple iPhone worldwide from 2007 to 2023